IMF前执行董事张之骧: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握最好的机会

作者:王艺霖
采访于2016年
本文原发表于BlueNetChina微信公众号及其纸刊杂志第一期。

初次见到张之骧先生是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那天正是美国东部暴雪的前夕,天冷,路上还有雪,他一大早顶着早高峰开车从很远的盖瑟斯堡赶到华盛顿。和张先生见面之前我看了很多关于他的资料,读了很多他的采访、论文,看他评价现存的信用评级机制,分析人民币加入“一篮子货币”的影响等等。脑海里不停设想,这位“IMF前执董”“央行前国际司司长”“人民大学教授”大概会是一个非常严肃,很有霸气的老爷爷。见面后,他完全颠覆了我们的想象。

虽年逾花甲,但从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老态:西装革履,真的就像一个“学长”带领我们参观他工作的地方。IMF总部的13层是24个执行董事的办公室。他介绍说世界上有八个国家拥有自己在IMF的代表,也就是执行董事,分别是美、日、英、法、德、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其他的执董分别代表除此八个国家以外的其他区域,每一个区域由多个国家组成。张先生从96年到99年就担任中国驻IMF的执行董事。

和他见面短短一个多小时,像是跟着一个教授上了一节历史+经济课,又像是和一个学长聊天学习如何把握大学四年的时光。

“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把握最好的机会”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浮躁、心急的毛病。在大学期间急于找到理想的工作,一开始工作又急于做出成绩。比如我和好多同学都刚刚大一,但都觉得身边找工作的压力好大,不敢光闲着只埋头学习,总琢磨着自己该做些什么其他的。简单来说可能有点惧怕单调的生活。

但就如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一样,张先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沉得住气,经得住煎熬。他谈到自己初来美国的经历。也算是运气好吧,他在文革期间有幸大学毕了业,他开玩笑说这在当时是,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下成长的学生。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还没有建交,中美关系处在“蜜月期”,互相试探。他是七十年代初期到美国为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工作。 初到华盛顿就住在康街上的“五月花” 旅馆,一住就是约八个月。初来乍到,环境陌生,工作设施简陋,工作条件显得艰苦。但这段时间的磨练受益良多,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久他被调到央行工作,随后到了IMF。在IMF他就呆了八年,从普通官员到副执董再到执董。在这期间,他还在Hopkins的尼采国际关系学院(SAIS)进修,提升自己。而在进入IMF之前他已经在美国呆了十年左右。想来也知道在那个时候访美情况一定大不相同而且必定比现在困难很多。

“上大学就是要武装你的头脑,学习如何思考”

在当IMF副执董的同时,张先生在SAIS进修。谈及大学教育,他说,在SAIS比起单纯的知识和位处华盛顿的方便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那里的资源和方法论的教育。当然了,这样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SAIS这一所大学。但以他在SAIS的经历为例。SAIS里面有很多IMF或是世界银行的资深人员教课,从他们身上能够学到宝贵的实战经验,学到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应对问题的方法。

很多大学生可能会觉得迷茫,不知道自己学的一些琐碎或是可能与现代社会所关注的东西非常脱节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对自己的职业道路能有什么样的帮助。比如我有时会听到类似于“我学这个什么鬼地方的人在几千年前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写字,这能帮我找到工作吗?”“我学N种函数怎么求这个定理怎么证那个式子怎么算有什么用?难道我要去当数学家吗?”的抱怨。确实,这些知识本身的作用有限,但在大学我们学的应该是思维方式,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说白了,就是要“武装你的头脑”,用这些能力去预测未来,去解决问题。

从“特别提款权”的例子看“学习”这件事

有人说,“经济”这个东西是件特别虚的事情,经济学家们研究出那么多天花乱坠的理论,到头来他们还是没有办法阻止经济危机发生,他们甚至没有办法预测明天会发生的事情。但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正是这样的变幻莫测才是经济的奇妙之处。道理很简单:不能因为我们没法用它解决某一个问题就完全放弃它。我们没有办法去预测到所有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而且的确,危机的发生很多时候是一种经济,或是商业的周期规律。但我们能够做的是去尝试着在无序中创造一点稳定,在混乱中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和张先生的谈话中他向我们详细地讲述了“特别提款权”和“一篮子货币”的故事。在原来,大家都只能换美元,黄金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多种黄金价格,十分混乱。出于保持平衡等方面的考虑,IMF创造了这个“特别提款权”的概念。直到今天我们能看到它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远超过了美元独霸市场问题的一个调和剂。比如中国在去年十月获批了特别提款权,加入了货币篮子,这就给原来的篮子带来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色彩。以前篮子里只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这就让大家都依赖发达国家的货币。现在人民币进来了,那么就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更加平衡了。再说来,中国现在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人民币进到篮子里来就逼着中国去维持人民币的稳定,而且还促进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总的说来,就是让中国更加开放,更有效地配置全球资源。那么我们想想,在几十年前,人们怎么会想到去创造“特别提款权”这么一个东西呢?他们怎么就能有这样的远见创造出一个去让未来的世界受益的东西?那么这就是学习的意义。说的悬一点,我们学习先人的经验,学习那些看似无关的东西,“武装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拥有遇见未来的能力,并且能够解决未来要发生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中国在去年十月获批了特别提款权,加入了货币篮子。但是这个决定真正实施的时间是今年,2016年10月1日。那么在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人民币会怎样变化,怎样调整?或者说它应该怎样变化,怎样调整?从前段时间的熔断,到中等收入陷阱,再到中国2015年GDP第一次低于7%,我们不难看到中国经济的疲软。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是迫在眉睫,威胁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保证自己的稳定发展,去给世界信心呢?当我们面对未来的问题,或者说是比较抽象的问题,我们只能够运用我们现有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去分析、预测,那么如何去获得这样的能力,这就是学习的作用了。
 
不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发展,都要一步一步来,扎扎实实,脚踏实地。我们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中国会有怎样的动作,也期待着“特别提款权”的决定开始实施后,中国乃至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